第99章 载人登月研讨,让国家出重拳
对于现在的路云来说,吴凡签无疑是有点过于低端了。
他的本职艺术水平路云是欣赏不了,要说两者共同的影视演技水平,那吴凡签连路云的尾气都够不着。
比科技……
算了,不欺负傻子。
反正别看吴凡签国内国外来回窜,一会这个综艺,一会那个代言,但知名度绝对没有路云大。
因为他搞得事散而不精,没有路云搞一件事的动静大。
最主要的是路云有国家队的强力支持。
京城,国家航天局。
嫦娥四号任务发射在即,航天局再次召开了一个有关整体探月工程的研讨会。
“……咱们的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任务基本算是完成了,嫦娥一号和二号完成了‘绕’的任务,三号完成了‘落’的任务,五号又完成了‘回’任务。”
航天局的局长左右看看说道:“即将执行的四号,还有之后的六号都属于备份转正拓展任务。”
“四号是着陆到月球背面,六号不出意外的话将是采回月球背面的月壤。”
“当然,那是之后的事了,随着探月工程主体任务的完成,现在不少同志都觉得该讨论一下探月大三步走任务了……”
“也就是什么时候实现我们自己的首次载人登陆月球!”
国内的很多工程都喜欢搞三步走,跟月球有关的工程自然也不例外。
载人登月属于探月工程后续规划中的“大三步走”即“探、登、驻”的第二步。
其中第一步“探”分小三步,也就是已经完成的无人探测“绕、落、回”。
第三步“驻”是在掌握载人登月关键技术,完成载人登月目标的基础上建设人机联合探测的国际月球研究站,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在更遥远的未来,还将实现月面长期驻留生活和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前的时候大家也很急,但知道急不来,因为载人登月的技术太难实现了,急也没用。
但是自从路云开始在航天系统里崭露头角之后就不一样了。
一篇论文救了长征五号火箭就不说了,对航天从业者冲击最大的不是他用很低的价格造了迷你月球车,而是验证了“技术整合理论”的可行性。
也让国家开启了小规模的工业摸底。
后来他开了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开始造火箭!
这个才是真正让业内感觉震撼的开始。
因为蓝星航天公司初期不需要外部投资,所以不需要搞什么样吸引外界注意力,但业内对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清楚的。
当“放飞-70”发动机整机测试成功之后就没人再怀疑路云的“技术整合理论”了,官方主持的“工业摸底”也正式变成了“工业大摸底”!
路云的火箭制造速度越快,国家进行工业大摸底的速度也就越快。
当万户火箭首飞成功之后,国家机器进行的工业大摸底也完成了。
经过几天的整理之后,其他方面不说,航天系统看着那些摸出来的技术名录,那是既兴奋又担心。粗略了一看,好像国内已经具备设计建造更大火箭的能力了。
而正好无人探月工程小三步走的任务完成了,嫦娥五号任务还验证了一遍无人版的载人登月与载人返回技术。
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载人飞船技术验证船也试飞了,月球着陆舱把它的载人技术跟嫦娥五号月面起飞技术做一些结合……大概能成。
就差一种比长征五号更大的新型火箭把它们和登月航天员送去月球!
所以这次讨论会的气氛相当热烈!
“……虽然老美那边还在为重返月球的时间扯皮,但按照那个刚上位的金毛商人的凑性,他肯定会咬死二四年的重返月球时间,最晚也得在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之前,他非常需要这个,nasa也只能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对,其实时间线很紧张,哪怕我们一直说不搞太空竞赛,但到了这个位置,到了这个节点,你不搞也是一种搞,那还不如真的启动载人登月工程!”
“按照路云的‘技术整合理论’,就我们现在掌握的航天技术和工业大摸底摸出来的配套技术,我们很有可能在五年内搞出一款能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型火箭,然后剩下一年测试两次,第三次就载人登月!”
“是的,六年内,有可能跑到对面的前头!”
“我们甚至、甚至可以请路云来当火箭总师,毕竟他才是最懂‘技术整合理论’的人,虽然他的年龄太小,但既然技术到位了,那我们不妨特事特办,想当初钱老也是很年轻就被予以重任了。”
“是啊,钱老在留学工作期间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还独立完成了《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现在路云也20多岁,他的‘技术整合理论’和最佳作品万户火箭也让他在世界航天领域声名鹊起……”
“同意,路云跟蓝星航天公司已经有了完整且成功的火箭研发经验,如果有国内航天系统的全力支持,五年内研发出登月火箭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至于他和公司的资质问题,老美那边引入商业航天公司参与载人登月,我们也可以……”
“哎,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了,路云和蓝星航天最近好像被舆论攻击了……”
“我也看了,简直是乱弹琴,路云可是关乎国家载人登月战略的核心人员,怎么可以被这样乱黑,国家的网络管理怎么搞的,必须出重拳!”
“也得让国安的同志动一动,看是不是有间谍企图破坏我国的航天战略……”
看着唾沫横飞的一众老同志,航天局长和叶院士都无语了。
局长无语的是讨论进度疑似有点太快。
这次研讨会只是讨论一下载人登月的事,并没有定下来,但看现场的热烈气氛……
不仅确定了一部分人选,甚至已经开始打击企图破坏载人登月工程任务进展的“间谍”了。
叶院士无语的是,这帮老家伙的态度转变疑似有点太快。
最初的时候,一些老同志对于路云的论文造成长征五号被重新检查颇有微词,直到发现长征五号火箭真有问题且解决了之后才对路云的印象稍有改观。
后来对路云临时加入嫦娥五号任务造月球车也有微词,直到他再次成功。
当万户火箭成功之后航天系统内对路云的看法就基本转向了称赞夸奖,但那是路云不直接参与航天系统内部大工程的情况下。
叶院士是想让路云和蓝星航天公司参加国家载人登月任务的,但怕他年龄小资历浅不被接受,都准备好替他说话替他争论了,结果这帮老货不仅不嫌弃路云的年龄,一听路云有事比他还激动!
其实……也好理解,这毕竟是载人登月任务,在场的不少人年龄都很大了,他们或许比谁都想让国家早日实现载人登月。
哪怕不说像对岸金毛商人那么功利,想着什么青史留名,很多嫦娥任务工程师一生的梦想就是想看到国家实现载人登月。
如果自己能参与,那就更好了!
“好吧,大家的意见我会向上反应的……”
恭喜发财!
(本章完)
对于现在的路云来说,吴凡签无疑是有点过于低端了。
他的本职艺术水平路云是欣赏不了,要说两者共同的影视演技水平,那吴凡签连路云的尾气都够不着。
比科技……
算了,不欺负傻子。
反正别看吴凡签国内国外来回窜,一会这个综艺,一会那个代言,但知名度绝对没有路云大。
因为他搞得事散而不精,没有路云搞一件事的动静大。
最主要的是路云有国家队的强力支持。
京城,国家航天局。
嫦娥四号任务发射在即,航天局再次召开了一个有关整体探月工程的研讨会。
“……咱们的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任务基本算是完成了,嫦娥一号和二号完成了‘绕’的任务,三号完成了‘落’的任务,五号又完成了‘回’任务。”
航天局的局长左右看看说道:“即将执行的四号,还有之后的六号都属于备份转正拓展任务。”
“四号是着陆到月球背面,六号不出意外的话将是采回月球背面的月壤。”
“当然,那是之后的事了,随着探月工程主体任务的完成,现在不少同志都觉得该讨论一下探月大三步走任务了……”
“也就是什么时候实现我们自己的首次载人登陆月球!”
国内的很多工程都喜欢搞三步走,跟月球有关的工程自然也不例外。
载人登月属于探月工程后续规划中的“大三步走”即“探、登、驻”的第二步。
其中第一步“探”分小三步,也就是已经完成的无人探测“绕、落、回”。
第三步“驻”是在掌握载人登月关键技术,完成载人登月目标的基础上建设人机联合探测的国际月球研究站,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在更遥远的未来,还将实现月面长期驻留生活和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前的时候大家也很急,但知道急不来,因为载人登月的技术太难实现了,急也没用。
但是自从路云开始在航天系统里崭露头角之后就不一样了。
一篇论文救了长征五号火箭就不说了,对航天从业者冲击最大的不是他用很低的价格造了迷你月球车,而是验证了“技术整合理论”的可行性。
也让国家开启了小规模的工业摸底。
后来他开了一家民营航天公司,开始造火箭!
这个才是真正让业内感觉震撼的开始。
因为蓝星航天公司初期不需要外部投资,所以不需要搞什么样吸引外界注意力,但业内对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清楚的。
当“放飞-70”发动机整机测试成功之后就没人再怀疑路云的“技术整合理论”了,官方主持的“工业摸底”也正式变成了“工业大摸底”!
路云的火箭制造速度越快,国家进行工业大摸底的速度也就越快。
当万户火箭首飞成功之后,国家机器进行的工业大摸底也完成了。
经过几天的整理之后,其他方面不说,航天系统看着那些摸出来的技术名录,那是既兴奋又担心。粗略了一看,好像国内已经具备设计建造更大火箭的能力了。
而正好无人探月工程小三步走的任务完成了,嫦娥五号任务还验证了一遍无人版的载人登月与载人返回技术。
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载人飞船技术验证船也试飞了,月球着陆舱把它的载人技术跟嫦娥五号月面起飞技术做一些结合……大概能成。
就差一种比长征五号更大的新型火箭把它们和登月航天员送去月球!
所以这次讨论会的气氛相当热烈!
“……虽然老美那边还在为重返月球的时间扯皮,但按照那个刚上位的金毛商人的凑性,他肯定会咬死二四年的重返月球时间,最晚也得在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之前,他非常需要这个,nasa也只能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对,其实时间线很紧张,哪怕我们一直说不搞太空竞赛,但到了这个位置,到了这个节点,你不搞也是一种搞,那还不如真的启动载人登月工程!”
“按照路云的‘技术整合理论’,就我们现在掌握的航天技术和工业大摸底摸出来的配套技术,我们很有可能在五年内搞出一款能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型火箭,然后剩下一年测试两次,第三次就载人登月!”
“是的,六年内,有可能跑到对面的前头!”
“我们甚至、甚至可以请路云来当火箭总师,毕竟他才是最懂‘技术整合理论’的人,虽然他的年龄太小,但既然技术到位了,那我们不妨特事特办,想当初钱老也是很年轻就被予以重任了。”
“是啊,钱老在留学工作期间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还独立完成了《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现在路云也20多岁,他的‘技术整合理论’和最佳作品万户火箭也让他在世界航天领域声名鹊起……”
“同意,路云跟蓝星航天公司已经有了完整且成功的火箭研发经验,如果有国内航天系统的全力支持,五年内研发出登月火箭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至于他和公司的资质问题,老美那边引入商业航天公司参与载人登月,我们也可以……”
“哎,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了,路云和蓝星航天最近好像被舆论攻击了……”
“我也看了,简直是乱弹琴,路云可是关乎国家载人登月战略的核心人员,怎么可以被这样乱黑,国家的网络管理怎么搞的,必须出重拳!”
“也得让国安的同志动一动,看是不是有间谍企图破坏我国的航天战略……”
看着唾沫横飞的一众老同志,航天局长和叶院士都无语了。
局长无语的是讨论进度疑似有点太快。
这次研讨会只是讨论一下载人登月的事,并没有定下来,但看现场的热烈气氛……
不仅确定了一部分人选,甚至已经开始打击企图破坏载人登月工程任务进展的“间谍”了。
叶院士无语的是,这帮老家伙的态度转变疑似有点太快。
最初的时候,一些老同志对于路云的论文造成长征五号被重新检查颇有微词,直到发现长征五号火箭真有问题且解决了之后才对路云的印象稍有改观。
后来对路云临时加入嫦娥五号任务造月球车也有微词,直到他再次成功。
当万户火箭成功之后航天系统内对路云的看法就基本转向了称赞夸奖,但那是路云不直接参与航天系统内部大工程的情况下。
叶院士是想让路云和蓝星航天公司参加国家载人登月任务的,但怕他年龄小资历浅不被接受,都准备好替他说话替他争论了,结果这帮老货不仅不嫌弃路云的年龄,一听路云有事比他还激动!
其实……也好理解,这毕竟是载人登月任务,在场的不少人年龄都很大了,他们或许比谁都想让国家早日实现载人登月。
哪怕不说像对岸金毛商人那么功利,想着什么青史留名,很多嫦娥任务工程师一生的梦想就是想看到国家实现载人登月。
如果自己能参与,那就更好了!
“好吧,大家的意见我会向上反应的……”
恭喜发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