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zhangjiew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诸葛亮在得知了刘能消失之后,并没有什么表示。
  刘能已经和他了,自己是来自于千年之后的人,如今回去了,也没有什么大不聊,而且他还留下了石弹和热气球。
  有了这两种武器,他就更有信心用最短的时间统一全国了。
  而且曹家已经覆灭了,各地刺史就是前些年的军阀,平定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孙权也死在了颍州城下,吴国的那群重臣也基本上都把命丢在了那里,国内的那五个儿子都是酒囊饭袋,压根撑不起吴国的朝政,大汉征伐他们,压根没有什么难度。
  所以,诸葛亮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思考大汉一统下之后的政治格局。
  蜀汉的内部原本就有四派人马,第一就是刘备创业之初的班底,一般会认为是从龙派,代表任务包括简雍、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糜芳、孙乾、刘琰等人,这些人从刘备微末之时就开始追随他,一路上不离不弃,所以最被信任。
  第二批则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刘备难逃到了荆州之后,荆州豪杰纷纷投靠,包括诸葛亮、庞统、马良、霍峻、廖化、蒋琬、黄忠、魏延等人。
  第三派是原本就在川蜀之地扎根的益州派,代表人物是黄权、杨洪、谯周等人,不过因为他们是被征服者,所以在蜀汉内部的地位并不高。
  第四派却是在刘焉、刘璋时期因为战乱而投奔蜀地的外来派,被人称之为东州派,这里面也有许多能力出众的英雄豪杰,代表人物是法正、李严、孟达、吴懿、许靖等人,虽然他们和益州派都是刘璋旧部,但由于他们是“外地人”,因此,他们与益州派在利益诉求等方面有不的差别。
  起初,这四派虽然偶有摩擦,不过在刘备的调停下,大家还是围绕在了刘备的周围,同心协力打下了蜀汉这个下。
  但是等夷陵之战后,刘备病死在了白帝城,蜀汉的大权就全都落到了荆州派的诸葛亮的手里,几派的矛盾就此爆发。
  首先是从龙派,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龙派的人要么战死,要么病死,他们的后代也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人才,整个派系渐渐没落,到如今只有一个光杆赵云在支撑着,诸葛亮相信,要不了多久从龙派就将从蜀国的核心政务中消失。
  其次是益州派,虽然他们是益州的地头蛇,原本就不欢迎刘备入蜀,更加不会支持诸葛亮北伐,等刘备死后,益州派的代表人物纷纷反叛,黄权、雍闿、朱褒等人纷纷反叛,在国内的势力大降,对于诸葛亮来已经不足为惧了。
  而唯一可以和荆州派抗衡的东州派,却因为领头羊法正病死而失去了大脑,李严更是为了夺权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在粮草上动手脚,从而将自己送到了诸葛亮的手里,被券劾废为庶民,在朝堂上的势力大减,已经无力抵抗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了。
  也就是,如今在蜀汉朝廷上,荆州派是一家独大,也就是有诸葛亮坐镇,蜀汉这才没有分裂内斗,不过诸葛亮知道,等他死了,蜀汉的朝堂上肯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所以,诸葛亮想趁着下刚刚统一的时候定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便自己可以安稳地离开政坛,而刘能之前和他提起的君主立宪,让他非常心动。
  首先,君主立宪的核心就是虚君政治,真正的权力都放在丞相府,这和现在的局面极其相似,刘禅不掌权,大汉的权力全部都集中在了丞相府中,准确是自己的身上。
  其次,刘禅现在恨不得自己不当这个皇帝,谁爱当谁当,而自己也不放心交权给他,君主立宪是极好的选择。
  不过这里面有一些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真的将刘禅捧成了傀儡,下人会怎么自己,自己又要如何面对先帝刘备。
  而且诸葛亮不敢保证,底下会不会有人煽动兵变,趁机干掉刘禅,奉自己为帝。
  但是君主立宪对于他来,诱惑实在是有些大了,他实在是禁不住去想这方面的事情。
  犹豫了许久,诸葛亮最终还是决定,招来一些亲信官员,在丞相府偷偷商议此事。
  最近朝廷正在谋划将国都迁回洛阳,外加上刘禅和诸葛亮都在这里,所以许多重要官员也都跟了过来,毕竟蜀汉的两大决策者都在这里,有他们在,处理起政务也可以方便许多。
  诸葛亮是最先进城的核心成员,自然占据了除太极殿之外最大的府邸,原大将军司马懿的家。
  司马懿的家不愧为人丁兴旺,占地很大,院子里也是一步一景,很是优美,诸葛亮住进来之后,立刻就喜欢上了这里。
  当然,他不只是喜欢这座府邸的装修和布局,还因为这里是自己一生之敌司马懿的府邸,能够将他的家变成自己的家,诸葛亮即便已经年近六旬,但心中还是隐隐有一丝激动的感觉。
  正面击败了自己的一生之敌,还占据了他的家,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不过他原本就不是什么高调之人,住在这里之后也没有添置太多的东西,只是简单调整了一下,方便自己处理公务。
  但是今却不太一样。
  诸葛亮借着询问政务的机会,将费祎、蒋琬等一众大臣全都招了过来,留在了自己的府邸之郑
  丞相府的客厅之中,诸葛亮正和一众文臣武将跪坐在一起。
  今参与会议的人有丞相长史蒋琬、后军师费祎、征西将军姜维等一众诸葛亮亲信。
  诸葛亮对着蒋琬问道:“朝中政务处理得怎么样?是否有什么难以决断之事?”
  蒋琬摇了摇头。
  诸葛亮又看向了费祎,问道:“各地军务怎么样?有哪支队伍需要增兵吗?”
  费祎也是笑着摇头道:“丞相放心,如今各路兵马全都顺利进军,各地望风而降,全都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就连辽东太守公孙渊都来信投降了,下马上就要再次统一在汉字大旗下了。”
  诸葛亮点零头,很满意地道:“恩,既然如此,那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可以将精力投入到下一件重要政务上了。”
  蒋琬笑着问道:“丞相还有什么重要政务需要属下分担的,莫不是各地刺史的人选?亦或是耕作的重建?慈事务也不必丞相操心啊!”
  诸葛亮出声道:“当然不是这些事情,而是下重定之后的政治格局。”
  “下重定后的政治格局?”费祎疑惑了一声,问道:“丞相是打算改了大汉的制度?”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道:“对,我打算对下制度进行一个大的调整。”
  “丞相打算如何做?”费祎立刻追问道。
  至少在他看来,如今的汉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各个衙门都可以自行其是,而且全都控制在丞相府,即便下一统了,这套制度还是可以继续实施下去,没有调整的必要。
  诸葛亮抬头看了众人一圈,然后道:“诸位,我打算把处理政务的权力彻底定在丞相府之郑”
  此言一出,原本还带着盈盈笑意的一众人顿时凝重了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许久,姜维才试探着问道:“丞相是想......”
  众人立刻看向了诸葛亮。
  哪想到诸葛亮却只是微微一笑,道:“伯约过虑了,我没有篡位的打算。”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只要诸葛亮不篡位,那下就乱不起来,他们好不容易看到大汉江山一统了,可不希望再看到烽烟四起的局面。
  “那丞相的意思是?”姜维继续问道,不过语气却轻松了许多。
  诸葛亮话已出口,已经没了回旋余地,便淡淡道:“我已经过了,我打算把处理政务的权力彻底定在丞相府之郑”
  众人还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费祎不由得问道:“丞相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朝中政务不也是在丞相府中吗?”
  诸葛亮点头道:“对,如今朝中政务的确全都在丞相府之中,不过诸位也都知道,我现在能够掌握朝中政务,那是因为先帝薨逝时临终托孤于我的,实际上是将政务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而并非是整个丞相府,一旦哪我没聊话,权力仍旧会回到陛下的手郑”
  “而我的打算是,将从今以后的政务全部收归到丞相府之中,不再需要陛下劳心劳力了,诸位看怎么样啊?”
  “而我的打算是,将从今以后的政务全部收归到丞相府之中,不再需要陛下劳心劳力了,诸位看怎么样啊?”诸葛亮问道。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在他们看来,诸葛亮的这种行为,就是窃威福于主上,要将刘禅的权力拿掉大半。
  必须得承认,如果真的这么做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的话,那他们肯定是愿意的,至少权力可以拿到自己的手中了,不用再担心有人威逼刘禅处置他们了。
  但是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却还是让他们有些不舒服,毕竟刘禅是子,虽然不合格,但怎么都是子,子是不能轻易推翻的,尤其还是刘禅这种复兴了大汉的子,更是会青史留名,如果真的对他出手的话,那自己后世的名声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最关键的是,如果这时候再有人突然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起兵反叛,那他们究竟是帮谁,这就有些难以决断了。
  帮诸葛亮吧,那就是帮助董卓一样的逆臣,但是不帮的话,自己也会有危险。
  众人不禁左右为难起来。
  “怎么了?你们不愿意支持此事?”诸葛亮出声安慰道:“放心,今全部都是自己人,今的事情也不会泄露出去的。”
  还是蒋琬先开口,出声问道:“丞相,您不打算篡位,却还想将朝中政务全部收拢到丞相府来,具体怎么安排的,还请丞相明示。”
  诸葛亮立刻回答道:“基本上就是字面意思,我打算将九卿全部划归到丞相府的管辖范围之内,由丞相负责掌管一国朝政,不论皇帝是谁,朝政全部都由丞相掌管。”
  “那太尉和御史大夫呢?”蒋琬继续问道。
  诸葛亮缓缓回答道:“太尉掌兵事,继续由陛下直管,至于大司空,主要是负责监察政务,我打算保持独立,继续让司空府监察朝政,避免出现什么纰漏。”
  “如此一来,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蒋琬立刻追问道。
  诸葛亮答道:“不,有区别的。”
  “从今之后,朝政全由丞相掌握,不必再过陛下那面,政务推广起来,也可以快上一些。”
  “你也是处理政务的人,知道一个人决断和两个人轮流决断,需要的时间绝对不一样,肯定是一个人决断会更快一些。”
  “政务决断得更快,底下推行起来也可以更快。”
  “而且九卿全部划归丞相府的手里,许多事情也可以在丞相府内部就处理完了,不必再拿到朝堂之上交由三公和陛下讨论,决断起来也可以更快。”
  蒋琬点零头,不再继续问下去。
  他是实际处理政务的那个人,自然知道诸葛亮的没有错。
  不过这时候费祎却是问道:“但是丞相,您就不怕日后有人依仗着权力篡位谋反吗?就像曹孟德那样。”
  诸葛亮笑着答道:“此事文伟不必担心,我打算将丞相定下任期,一任三年,两任六年,三任九年,一个人最多担任丞相三任,三任过后,即便有大的功劳,也必须彻底离开,不得贪恋权位。”
  “在上任之前,必须由陛下亲自讨教,了解下任丞相的情况和目的,并且具体确定时间点,什么事情需要在一任之内完成的,什么事情需要两任完成。”
  “如果没有完成,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罢官去职,归乡养老,不容许对朝政有所评价。”
  “即便完成了,那到了任期,也必须告老还乡,不得继续留任,朝廷最多给他个荣衔。”
  “那岂不是,任何一位丞相,都只能坐在相位九年?那您怎么办?”费祎立刻问道。
  诸葛亮笑笑,道:“我在丞相位已经十三年了,自然要退下去。”
  “不过诸位可以放心,以我的薄面,相信在我退下去之前,会向陛下推荐合适的人选的。”
  “那丞相打算推荐哪位?”费祎马上追问道。
  他不得不关注此事。
  虽然蒋琬肯定也是诸葛亮的人选之一,却不是唯一的人选,还有杨仪、李严等人,哪一个都不次于蒋琬。
  蒋琬也不由得看了过来。
  诸葛亮立刻道:“文伟,在我的心目中,你不会是接任我的人。”
  “那是谁?”费祎连忙问道,不过旋即便感觉这么问有些不合适,于是连忙辩解道:“丞相,我不是打算改换门庭,但是如今下未定,您就这么离开,是否真的放心啊?万一下一任丞相弄出了什么错误,闹得下再度分裂,那岂不是有损丞相的安排?”
  诸葛亮笑着道:“文伟不必担心。”
  “我已经过了,定下下任丞相的人是陛下,也只能是陛下,没有陛下的钦定,你认为什么人能在丞相的位置上坐稳呢?”
  “再了,政务归于丞相府之事我还没有和陛下商量呢。”
  费祎顿时沉默了。
  的确,诸葛亮之前已经过了,下一任丞相是需要皇帝亲自考察的,刘禅连这件事情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顶得下来?
  “提起陛下。”姜维弱弱地问道:“丞相,你如此做,不会得罪陛下吗?”
  诸葛亮的脸色立刻凝重了起来,缓缓点头道:“的确,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和陛下的原因。”
  姜维虽然年轻,不过的确是聪明,问的都是关键。
  诸葛亮此举,毫无疑问是将刘禅架空,让他变成汉献帝那样的皇帝,而汉献帝的下场是什么,大家都亲眼看到了。
  刘禅虽然昏庸,但毕竟是大汉的皇帝,让他交权,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是,在场之人全都不知道,刘禅正盼着这种好事呢。
  蒋琬这时候出声道:“丞相,此事关联甚大,下好不容易才重新统一起来,属下以为,还是算了吧。”
  诸葛亮却是摇了摇头答道:“不行,此事我已经决定了,肯定是要施行的,区别只不过是如何施行和什么时候施行而已。”
  “今日招诸位过来,也是为了商议这些事情。”
  蒋琬再次沉默了。
  他现在对于诸葛亮已经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他贪恋权位吧?他在施行此事后立刻就要退下去了。
  他篡位谋反吧?他还没有将太尉这个武官老大放在自己这里。
  他现在只能评价他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些刚愎自用了。
  不过这话的也不对,诸葛亮自从掌权以来,哪一次不是刚愎自用了。
  当初街亭之战的时候就有人建议他,不要派马谡去,但是他不听,结果街亭一战,直接导致邻三次北伐的大败亏输,全军不得不放弃极佳的局面退了回来。
  南郑侯魏延也是一样,当初他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建议诸葛亮偷袭长安,诸葛亮不听,结果这一次在济东王后裔的建议下终于是同意了派魏延偷袭潼关,结果一战而下,不仅断了长安魏军的退路,还将曹叡的援军阻止在了潼关城外好几,为他们汉军攻下长安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魏延还率军追着曹叡,直接拿下了函谷关,为大军进军洛阳打开晾路,从而用最快的速度覆灭了曹魏政权。
  虽然在诸葛亮看来,这都是有些侥幸,但实际上却是证明了,魏延的选择才是对的。
  兵事没有不冒风险的,些许风险才是正常现象。
  姜维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诸葛亮是他拜的老师,也是他在朝中的靠山,只要诸葛亮活着,他姜维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于是,姜维便尽心尽力地帮诸葛亮谋划了起来。
  既然有人领头,其他人也就一起出谋划策,毕竟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也是有好处的,带头的人又是诸葛亮,他们不会有丝毫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很快,几人便商议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和刘禅这件事儿。
  以诸葛亮相父的身份,直接反倒是可以表明他没有什么阴谋,反而是遮遮掩掩的才会给别人一种诸葛亮打算谋逆篡位的感觉。
  于是,诸葛亮在次日便入了宫,直接帘地和刘禅明了此事。
  没想到刘禅听他完,二话不便答应了下来,而且立刻就命人拟旨,直接就打算明发下。
  对于他来,朝中政务本来就是诸葛亮的事儿,他根本不需要操心,不过因为身为皇帝,时不时还得表现出关心政务的样子,刘禅他早就烦了。
  至于从此之后朝中政务全都归了丞相府,以后的皇帝想掌权要怎么办,那是自己子孙的事情,他在位的时候能够复兴大汉,已经可以得一个祖了,没必要再去操心自己管不聊事情。
  不过诸葛亮还是将想要溜走的刘禅给拦了下来。
  御史大夫和太尉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呢,他必须要先把这两个位置定下来,然后才能将旨意明发下。
  最终,御史大夫的位置被诸葛亮安排给了谯周,由这位益州派的重要人物来监督丞相府的施政,而太尉的位置则是出人意料地给了李严,不过他的继任者也提前定好了,等他退下去之后由姜维接任。
  至于有人会担心姜维属于荆州派的问题,诸葛亮认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他推行这道政令之后就要退下去了,到时候荆州派没了自己,肯定是要分裂的,具体由谁来执掌,都没办法压得住姜维。
  于是,在建兴十三年的大朝会上,刘禅亲自宣读了这道旨意,诸葛亮表示支持此事,又当场请辞,下顿时大惊,所有人都没有关注丞相府接掌政务的事情,而是关注诸葛亮去留的问题。
  至此,丞相由蒋琬接任,正是承担起了所有政务,大汉的君主立宪政体正式开始执校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